*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最大线上配资
新型双抗ADC为食管鳞癌提供广谱解法
撰文 | 糖糖
食管鳞状细胞癌(ESCC)是食管癌的常见亚型,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PD-1/PD-L1)联合铂类化疗已成为晚期ES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,但仅10%-20%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,绝大多数终将耐药,且标准二线治疗疗效有限,患者预后不佳。此前,有研究发现EGFR和HER3靶点在ESCC中存在共表达,与的发生发展和耐药密切相关,同时靶向EGFR和HER3有望克服单靶点耐药,提供更广谱抗肿瘤活性。
近期,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在
Nature Medicine发表了 全球首个靶向EGFR/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(ADC)BL-B01D1 的 Ib期试验的结果 [1] , 有望为该类患者带来新选择。本文特此整理,以飨读者。
图1:研究截图
BL-B01D1研究数据新鲜出炉,耐药ESCC患者DCR率近80%
BL-B01D1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、多中心、Ib期临床试验(NCT05262491),评估了BL-B01D1在既往治疗进展的转移性ESC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并确定了II期推荐剂量(RP2D)。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,共筛选102例患者——年龄为18岁-75岁、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治疗(包括ICIs和化疗)、ECOG体力状态评分为0-1分、器官功能达标。最终82例患者入组,分为两组:
2.0mg/kg组:n=22,每3周为1周期,第1天和第8天给药;
2.5mg/kg组:n=60,给药方案同2.0mg/kg组。
表1:患者基线特征
研究主要终点为确定RP2D,次要终点包括治疗相关不良事件(TRAEs)、客观缓解率(ORR)、确认的客观缓解率(cORR)、疾病控制率(DCR)、缓解持续时间(DoR)、药代动力学(PK)参数。
▌疗效结局
总人群cORR为29.3%,73例疗效可评估患者中,cORR为32.9%,DCR为71.2%,中位DoR为6.7个月。不同剂量组的疗效结局存在差异,2.5mg/kg组的疗效优于2.0mg/kg组,且高于传统二线治疗(ORR<10%)。
▌安全性分析
所有患者均出现至少1次不良事件(AE),最常见TRAEs如下:
血液学毒性:贫血(85.4%)、白细胞减少(53.7%)、血小板减少(53.7%)、中性粒细胞减少(42.7%);
非血液学毒性:恶心(42.7%)、乏力(40.2%)、蛋白尿(25.6%)等,且多为1-2级。
2.5mg/kg组≥3级TRAEs发生率为63.3%,主要包括贫血(28.3%)、白细胞减少(18.3%)、血小板减少(18.3%);而2.0mg/kg组发生率为45.5%,主要为贫血(27.3%)、淋巴细胞计数下降(13.6%)。
表2:AE
▌亚组和生物标志物分析
将患者按年龄、性别、ECOG评分、转移器官数量等分层后发现,2.5mg/kg组中各亚组患者ORR和PFS无显著差异,提示药物疗效不受患者基线特征影响。此外,2.5mg/kg组中50例患者有肿瘤组织样本,几乎所有样本均表达EGFR和HER3,但表达水平与cORR无显著相关性(EGFR 1+或HER3 1+患者,ORR仍达57.1%和50.0%)。
▌其他
2.0mg/kg-2.5mg/kg剂量下,BL-B01D1的血药浓度峰值(Cmax)和药时曲线下面积(AUC)随剂量增加而升高,半衰期为19.9h-21.9h,清除率和分布容积稳定,证实了每3周给药方案的合理性。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综合评估,2.5mg/kg(每3周为1周期,第1天和第8天给药)被确定为RP2D。该剂量下,疗效优于低剂量组,且毒性可控(≥3级TRAEs虽达63.3%,但通过剂量调整和对症治疗可管理)。
小结
通过该研究可知,BL-B01D1作为首个靶向EGFR-HER3的双特异性ADC,在转移性ESCC患者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,2.5mg/kg组cORR达39.6%,DCR达79.2%,中位OS为11.5个月,显著优于现有二线治疗,为免疫耐药患者提供了新选择。此外,无论患者EGFR/HER3表达水平如何,均可从该治疗中获益,无需依赖生物标志物筛选,扩大了潜在受益人群。正在进行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(NCT06304974)将进一步验证BL-B01D1的疗效,并探索更精准的生物标志物(如EGFR/HER3突变、下游信号通路状态),以优化患者选择。
参考文献:
[1]:Liu, C., Liu, D., Ji, Y. et al. A bispecific antibody–drug conjugate targeting EGFR and HER3 in metastati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: a phase 1b trial. Nat Med (2025). 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91-025-03792-7
审核专家:于江泳教授
本文来源:医学界肿瘤前沿
责任编辑:Sheep
*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、可靠,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;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。
久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